流程·洞察
利用开源项目 Wallabag,打造专属稍后读服务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每天需要阅读大量网页内容,这些内容来自于各种渠道,包括但不限于网页搜索、微信公众号的网页版(我并不喜欢直接在微信里读文章)、邮件订阅里的链接、社交媒体上的链接等等,但受限于时间与空间,很多时候我必须将这些阅读的需求向后推,也就是所谓的「稍后读」。
事实上,我一直觉得「稍后读(Read it later)」并不是一个伪需求,但它明显是一个「违背人性」的需求,它要求用户记得当时为何要把这篇文章稍后再读,同时还要求用户可以在某个时间段集中注意力,读完这些「旧」内容。
过去几年,我花了大量时间使用「稍后读」类应用解决自己的阅读需求,尝试了当下几乎所有的应用,我对这一类应用的要求包括:
- 可离线:离线场景非常适合阅读,比如飞机上,我需要这一类「稍后读」应用可以离线阅读;
- 跨平台:这里的跨平台不仅包括桌面与移动设备、Android 与 iOS,还包括 iOS 与 iPadOS,毕竟,iPad 是我最主要的办公设备,而 iPhone 又是最常用的智能手机,这两个设备之间的同步与协同也非常重要;
基于这样的原则,我先后使用了 Pocket、Instapaper 等稍后读工具,但进入 2020 年之后,我开始有了新的思考方向,而第一步就是不再使用 Pocket 和 Instapaper。
1.拒绝 Pocket 和 Instapaper
复杂的功能与略显高昂的价格,是我拒绝 Pocket 和 Instapaper 的主要原因。
正如上文所言,「稍后读」的行为「违背人性」,理论上,「稍后读」应用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让用户「遭罪」,比如通过最简单的界面引导用户读完自己添加的内容。
但遗憾的是,无论是 Pocket 还是 Instapaper,一方面鼓励用户使用他们的服务阅读文章,另一方面又在内部构建一个内容中心,鼓励用户「浏览」更多的内容,这意味着,「稍后读」应用在和用户的「稍后读」行为用户争夺注意力和时间,而且 Pocket 会基于用户添加的内容推荐更多相关的文章,最后变成一种基于算法的推荐。
更重要的一点,这一类应用的商业模式非常匮乏,Instapaper 过去几年已经被转手了多次,目前 Instapaper 与 Pocket 都采用订阅制,用户每年至少需要掏出 29.99 美元才能获得更好的「稍后读」服务(Pocket 的订阅费用为 44.99 美元/年)。
2. 拥抱开源的 Wallabag
发现 Wallabag 的过程充满了机缘巧合,当时我在某个 Docker 仓库看到这个主打稍后读的项目,尝试使用 Docker 部署到服务器后发现颇为实用,由此我考虑如何将整个稍后读的流程迁移到新的应用上。
作为一个开源项目,Wallabag 的源代码托管在 Github,并提供了多种安装和使用方式,可以在浏览器、iOS/iPadOS 客户端中使用,同时还能利用 API,与其他 RSS 阅读应用整合。
与此同时,开发者还提供了托管服务,用户每年支付 9 欧元可使用开发者的服务器。
当然,我更鼓励大家自己搭建这个服务,毕竟数据存放在自己手里更安全;其次,目前 VPS 或云服务器的价格已经非常亲民,一台 1G 内存的 VPS 价格基本在 30 元人民币/月,更何况你还可以在这台 VPS 上安装其他服务,比如开源密码管理工具 Bitwarden,或者支持 Webdev 的存储工具 Filerun。
关于 Wallabag 的安装方式,我更推荐使用 Docker 安装,这里有一份详细的教程,搭配宝塔面板的「反向代理」,可以非常方便地搭建属于自己的稍后读服务。
3.使用 Wallabag
Wallabag 基于阅读打造了非常丰富的功能,但篇幅有限,这里我只谈自己最关注的两个方面,更多功能,大家可以自行探索。
Wallabag 拥有原生的 iOS 应用,下载安装之后,可以利用 iOS 的共享表单,快速将文章链接添加到 Wallabag 里,实际测试过程中,Wallabag 会在后台实时将链接添加到服务器里,无需打开应用,阅读时,只需刷新一次即可将所有内容下载到本地,满足了我对离线阅读的需求。
不过 iOS/iPadOS 上的 Wallabag 原生应用并不好用,上图也可以看到,其界面非常简陋,因此我更建议利用Wallabag 的 RSS 机制,通过其他 RSS 阅读器「订阅 Wallabag」进行阅读,下图是我在 Fiery Feeds 里阅读 Wallabag 里的文章。
我曾在之前的「iPad Power User」里谈到 Reeder 4 的「稍后读」功能,相比于 Reeder 4 基于 iCloud 的稍后读机制,Wallabag 还有一个「杀手锏」级别的功能:将保存的链接转为网页再分享。
这个功能需要在网页版才能使用,在网页版 Wallabag 服务中,点击任意一篇文章,选择「Share/Pulic link」,即可生成一个专属链接,你可以将其分享其他人。
这个功能在某些时候非常实用,比如你可以把某些容易 404 的网页存储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再比如当我需要将一些国内无法正常访问的网页分享给朋友的时候,会借助自己搭建的 Wallabag 做中转,这也是我最喜欢 Wallabag 的地方。
4.写在最后
除了极个别的网页(主要是国内网站的网页)外,Wallabag 几乎可以处理所有的网页,生成更适合阅读的排版,这构成了 Wallabag 最核心的功能,而其对阅读后的分享、导出的功能的强化(比如支持导出为 Epub),可以满足我对于网页存储的更多需求,从而也成为我在 2020 的主力「稍后读」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