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ue #011 2019-08-14

本期导读:

  • 应用:PDF Expert、Telegram 更新;
  • 应用:Ulysses 新版本即将发布及其所谓的「返校优惠」;
  • 发现:iOS 13 DB6 的「文件」应用功能变化;
  • 流程:探索基于 Git 的笔记管理体系;
  • 业界:全球智能手表销量、Spotify 正在争取 Siri 支持;
  • 苹果:Apple Watch 独立之路漫长、Apple Card 体验、苹果 iPhone、MacBook 将不受贸易战影响等;

应用·发现

PDF Expert 新版本。PDF Expert 是一款非常优秀的 PDF 阅读器,也是我在 iOS 平台上唯一推荐的 PDF 阅读器。上周这个应用带来一次大版本更新,首先是一系列设计上的变化,比如主界面的设计风格与「同门师兄弟」 Documents 越来越像,用户可以直接在主界面打开「文件」应用或其他网络存储里的 PDF 文件。

img

其次,付费模式的变化。之前 PDF Expert 采用的是「付费+内购付费解锁高级功能」的模式,从这一版开始改为「基础功能免费+高级功能订阅付费」,一年的订阅费用为 49.99 美元(约合 353 元人民币),这个付费订阅里的功能包括:

  • 自定义工具栏;
  • 压缩 PDF 大小;
  • 将照片、word、Excle 转换为 PDF;
  • 今后的各种新特性;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用户在之前内购过 PDF Expert 的「编辑 PDF 功能」,即便新版本不订阅,也可以通过「恢复购买」的方式重新启用该功能,如下图所示。

img

你可以在这里下载或更新 PDF Expert。

 Telegram 更新,这一版带来多项功能更新。其中信息静音功能非常实用,当用户在发送消息(包括文本、语音、图片)时长按「Send」键就会弹出提示,如下图展示的那样,如果你选择信息静音,那么收信人收到该信息时不会收到声音提示,即便他的手机没有静音。

img

其他的更新主要是增强群组聊天的功能,比如「Slow Mode」可以让群组管理员控制每个成员发信息的间隔时间,从 30 秒到 1 个小时不等,详细的更新日志参见这里,你可以在这里下载或更新 Telegram。

iOS 13 DB 6 的体验变化。上周,苹果发布了 iOS 13 DB 6 与 PB5,两个版本是一样的,这里统一以 DB6 来说明一下。

首先,DB6 已经具备相当高的可用性,以我在 iPad Pro 和 iPad mini 上的使用情况来说,基本不太会有太大 bug,不过由于某些第三方应用还没有做优化,所以偶尔会出现应用无反应的状态,此时建议大家重启一下 iPad 即可。

一个 Tip:如果你使用 2018 年的 iPad Pro(11 或 12.9),强制重启的方法是「先按音量上,再按音量下,最后长按锁屏键」。

其次,在我看来,这个版本最大的「bug」或许是「文件」应用中功能的变化。我在之前的「iPad Power User」里讨论过 iOS 13 给「文件」应用带来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在 DB 6 之前的版本里,如果数据原本放在 iCloud 上,长按「文件」应用里的文件,你可以看到一个选项「固定」。

img

点击「固定」后,这个文件会下载本地设备并拥有一个「钉」的标示。

img

而取消「固定」后,你会发现苹果还提供了一个「移除下载项」的功能,点选后,本地数据会被清理。

img

这意味着,在 iOS 13 的「文件」应用里,苹果为其设置了三个不同形态的文件存放形态:

  • 固定:文件永久存放在本地;
  • 取消固定:文件存放在本地,在可能会被清理,比如本地设备空间不足的时候;
  • 移除下载项:文件放在 iCloud 上,这些文件右侧都有一个下载的标示;

这个变化让 iOS 13 的文件管理变得足够灵活,也和 Dropbox 的「智能同步」有异曲同工之意,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和设备本地存储情况,自由定制数据的存储方式。但遗憾的是,iOS 13 DB6 取消了这一整套功能,如下图所示,目前不确定这是 Bug 还是功能调试,但我真的很希望这个功能可以再回来。

img

Ulysses 17 即将发布以及鸡贼的「返校优惠」。Ulysses 17 内测了很久,最新一个测试版已经是 GM 版,换句话说,正式版也将很快发布,这个版本带来的一些新的功能,比如完整的文稿关键词(类似于 Tag)的管理机制和全屏功能,并且还增加了四个 Word 与 PDF 的导出样式。

img

与产品诚意迭代相比,Ulysses 对于老用户的态度则有点鸡贼,其最新发出的「返校优惠」引发众多声讨的声音。原因在于,这次「返校优惠」只针对从未订阅过 Ulysses 产品的用户,而对于老用户则没有任何优惠。新老用户享用完全一样的产品、完全一样的服务,而价格却完全不同,根据 Ulysses 官方微博提供的价格,这次「返校优惠」的价格只要平时价格的一半。

如果你从未订阅过 Ulysses,并且还在寻找一款拿来即用的 Markdown 写作工具,那么 Ulysses 一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如果你对「折腾」或「功能」感兴趣,我更建议你选择 Drafts,即便这也是一款订阅制的产品,但无论是价格还是功能以及稳定性上,都要强于 Ulysses。

洞察·流程

探索基于 Git 的笔记管理体系

我对版本管理有着天然的执念,在我看来,思考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不同阶段对于某个话题的认识也会发生变化,反映到像我这样的文字工作者身上,则对应了一篇文章一则笔记的不同版本,此时,如果能够通过切换不同版本的内容,也能够快速了解自己的心路变化。

我曾在新一版的《iPad Pro 生产力指南》里详细介绍了如何将 Github 的版本管理机制纳入到写作会员通讯的流程里,这里涉及的应用包括:

  • Drafts 5;
  • Working Copy

其基本流程如下,首先,利用 Working Copy 这款应用,你既可以将 Github 上的仓库拉回到本地,也可以随时推送修改到远程仓库,目前 Working Copy 支持 Github、BiteBucket、Gitlab、Gitbook。

img

其次,利用两个 Drafts 的动作(Push 动作Fetch 动作),可以将 Drafts 里的文稿分享到 Working Copy,并 Push 到远程仓库,还可以直接从 Working Copy 的仓库里「取回」某个文稿编辑后再 Push。

img

整个过程无需离开 Drafts,真正做到了「写作--推送」的完整体验,当然,你还可以按照上文提及的,自行定制 Push 和 Ftech 的快捷键,还能大幅提升效率。

这也是我目前一直在践行的写作流程,而最近我在使用 Bear 的过程中,也萌生了如何将 Git 纳入笔记流程里。

熟悉我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我从 Bear 一发布就开始使用这款笔记工具,在多个场合推荐过这个产品,在我看来,这款产品是天然的移动笔记产品,在颜值与功能层面都有非常不错的表现,不过这个产品也有一个巨大的缺陷:没有版本管理。

我在上文已经提及了版本管理的重要性,或许这个需求比较小众,但版本管理还能「根治手欠」,想象一个场景:打开任意一条 Bear 里的笔记,在认真仔细查看过往笔记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可能就调出了虚拟键盘,要么是增加了几个字,要么是删除了几个字......

我相信这个场景一定非常常见。此时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不要再做任何操作,请仔细看 Bear 的一些虚拟功能键,如下图所示,这个不显眼的按键就是你的「后悔药」,而且只有一次机会。

img

我在 iPad mini 上经常因为手欠而误删了不少笔记,这一度让我相当崩溃,在 Bear 官方短期内不会推出版本控制功能的情况下,我也开始思考新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基于 Git 的机制,构建一个版本管理、云同步的笔记管理体系。

这个体系里包括以下两个应用:

  • Working Copy
  • iA Writer(以下简称为 iA)

Working Copy 不用过多介绍,iA 也是一个老牌的写作应用,我之前曾在一期「iPad Power User」介绍 iPad 模块化编辑器的时候推荐了这款应用,这里使用它的原因是因为它能够通过 iCloud 同步所有文档。

首先,配置 Working Copy,考虑到笔记可能涉及到一些隐私内容,我这一次并没有选择 Github,而是使用相对小众但安全系数更高的 AWS,目前 AWS 的 Git 托管机制完全免费,配置不算复杂1,新建一个仓库,在 AWS 网页的控制台设置账号密码之后,直接在 Working Copy 里添加即可。

img

其次,在 Working Copy 里完成仓库 Clone 之后,点击右上角的分享按钮,选择「File Sync」,然后在 iCloud 里找到 iA 所在的文件夹。

img

第三,建立同步机制之后,我就可以直接在 iA 里记录笔记,由于基于 iCloud 同步,所以我可以在任意一台 iOS 或者 macOS 设备上记录思考,iA 自己也有相对简单的版本管理,如下图所示,但即便是这样简单的功能,也可以对付误删的问题。

img

这里可能有朋友会问,为什么不直接在 Working Copy 里编辑整理,非要同步到 iA 呢?如果你只使用一台 iOS 设备,那么当然可以直接通过 Working Copy 记录,但如果你像我一样有多台设备,而且时常需要在不同设备上记录,由于 Working Copy 没有设备内容的同步机制,你在切换设备记录时,需要先将云端的内容拉回到本地,然后编辑,最后在 Push 到云端,整个过程非常繁琐,而且容易造成笔记冲突,我并不推荐。

第四,所有内容更新也会体现在 Working Copy 本地仓库的变化中,你也可以随时将本地仓库 Push 到云端。点开任意一个文档,你都可以看到详细的提交信息以及文档的不同版本变化。

img

这里可能也会朋友感到疑惑,为什么不直接在 Drafts 里实现这个流程?Drafts 当然也可以,但有两个问题:其一是图片记录无法处理,你可能需要将每一张图片上传到图床,但在比如乘坐飞机这样没有网络的条件下,这个流程就无法完美实现。而利用 iA,你完全可以新建一个图片文件夹2,将图片放在这里,利用 iA 的模块化功能快速整合到笔记。

img

其二,对于笔记这样经常需要整理、更新的内容,每一次采用「Fetch」和「Push」的动作多少有点大动干戈,就像我之前评价 Notion 那样,如果一个随手记录都那么有仪式感,会极大降低记录的积极性,而 iA 则可以毫无压力地记录。

综上,利用上述机制,实现了笔记内容的版本化管理,即便你在任何一台设备上误删了内容,再即便是你删除了云端的内容,利用版本机制都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损失,而你的思考记录,也像水流一般,流淌在这一个个版本里,成为你的过去、现在,并塑造着未来。


  1. 配置教程可参见这里 ↩

  2. AWS 免费代码托管支持 50 G 的空间;  ↩

业界•苹果

Apple Card 已发布。上周,苹果向美国消费者发布了 Apple Card 服务,这篇来自美国开发者的体验上手文章可以让你近距离了解这个服务。作为中国消费者,Apple Card 并没有多大吸引力,苹果还在 Youtube 上发布了多支 Apple Card 广告视频,你可以在这里观看。

苹果迎来贸易战利好消息。白宫周二的时候表示,对于来自苹果的 iPhone、MacBook 电脑等产品,至少在 2019 年 12 月 15 日之前不会征收更多关税,受此消息刺激,苹果股价上涨了 4%,但苹果其他产品,如 AirPods、Apple Watch 则将在 9 月 1 日起面临贸易战的考验。

Apple Watch 的独立之路还非常漫长。今年 WWDC 上,苹果展示了 Apple Watch 独立的巨大野心,而不久前的财报也进一步展现出 Apple Watch 之于苹果硬件销售的重要意义,但在 Watch 应用 RECaf 开发者 Joe Cieplinski 看来,Watch 应用的独立之路还相当漫长,他提到了自己这款应用面临的问题,比如苹果对于 HaalthKit 的限制以及缺乏在手表上内购 Watch 应用的方式。

Apple Watch 销量。苹果从未公布过 Apple Watch 的销量,但来自 Strategy Analytics 的一份数据显示,二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为 123 万台,年增长率 44%,苹果、三星、Fitbit 位列前三。

img

Spotify 和苹果讨论 Siri 开放的可能性Verge 援引付费媒体 Information 的消息称,Spotify 希望可以得到苹果 Siri 的支持,在即将发布的 iOS 13 上享受到与 Apple Music 一样的待遇,也就是可以直接用 Siri 控制 Spotify 播放音乐。

苹果开始了「漏洞悬赏」计划。这个项目的核心是鼓励安全工作者去发现苹果各个操作系统里的 Bug,并及时上报给苹果,在经过审核后获取奖励,这俨然成为当下大公司发现安全漏洞的最佳方法。

苹果的自动驾驶。根据加州州政府公开的数据,苹果自今年 4 月以来又新增加了 33 辆自动驾驶测试车辆,不过目前外界还无从得知苹果自动驾驶发展的具体阶段。

Facebook
Twitter
Website
Email
感谢您的订阅,如有疑问,欢迎写邮件给我:zhaosaipo@gmail.com 

点击这里退订

Email Marketing Powered by Mailchi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