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Reading, Less Junk

📢 Editor’s Note

给各位汇报一下,「Deep Reading」2020 合集已发布,整合了去年发布的 36 期会员通讯,6 万多字,您可选择以下两种方式获得该合集:

另外, 2021 上半年的合集也在整理之中。


本期「Deep Reading」首先提供一篇关于数字殖民的特写,像极了几个世纪前欧洲人对亚非拉人民所做的事情,过去三十多年时间,跨国科技公司依靠巨大的财力,通过合法或不合法的手段,将自己的软件、硬件、服务快速分发到发展中国家,以此为支点,不断向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延伸。

我对关于人工智能的长文都比较谨慎,因为无论是立场还是知识背景,围绕「人工智能」的讨论很容易陷入到作者自我沉醉的叙事逻辑里,但本期推荐的这篇长文,则具有一种「局外人」视角。

本期「Deep Reading」还将推荐:

  • 从曹县生产的服装类型变化看中国社会;
  • 「意外」出现的互联网,现在正在变得更好还是变得更坏?
  • 无处不在机器学习模型,正在决定着我们何时被炒掉;
  • 葡萄酒的鉴赏「玄学」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 荐书:一本读懂英国足球的最佳读物;

「More Reading, Less Junk」,欢迎进入本周的深度阅读时间。

数字时代的新殖民运动

Tni|2021–03|链接|30 分钟(阅读时长)

科技媒体热衷报道「技术如何改变世界」或「技术如何让世界变得更好」,但在这些语境里,无论是「世界」还是「更好」,很大程度上是发达国家科技媒体主观营造的表达,但在客观层面,以硅谷为代表的科技公司也在成为「新殖民者」。

像极了几个世纪前欧洲人对亚非拉人民所做的事情,过去三十多年时间,跨国科技公司依靠巨大的财力,通过合法或不合法的手段,将自己的软件、硬件、服务快速分发到发展中国家,以此为支点,不断向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延伸。

这篇长文系统讨论了数字殖民是什么,并且以教育为案例,探讨了微软、Google 等美国科技公司争夺非洲学生使用操作系统所带来的潜在影响,更进一步,跨国科技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很多落地技术在其所在国并不合法,这也让一些发展中国家成为硅谷技术的试验场。

看了太多激情澎湃的技术鸡汤文之后,这篇长文给出了一个观察科技行业的新角度,无论你是否认可这个观点或结论,这些多角度的思考过程更有助于我们更好认识这个世界。


怀旧、爱国与赚钱

Economist|2021–07|链接|10 分钟(阅读时长)

这篇中国专栏「茶馆」的观察,以山东曹县服装生产类型的变化为切入点,五年前这里卖的最好服装是万圣节与圣诞节服饰,最近两年时间,从汉服到怀旧的制服军装,这些具有怀旧色彩的服饰也成为电商平台的一大热门类型,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近几年快速变化的缩影。

与此同时,在疫情影响下,中国旅游业的「内循环」也在进入到怀旧时期,红色主题乐园、红色旅行路线成为旅游市场供应端的热点,而鲜艳的红色与怀旧的蓝色和灰色背后,你会听到钱的声音。


互联网是否正在腐烂?

The Atlantic|2021–06|链接|45 分钟(阅读时长)

如果去看互联网的出现过程,多少有点戏剧性,比如,它是从学校崇尚自由的学术氛围中酝酿,博纳斯·李等早期万维网创造者们无私地将其免费开放给全世界使用。

从这个角度上说,互联网不是被设计出来的,而是一系列机缘巧合的事件与一些伟大的创新者所共同建造的,这可能是人类历史最意外的创造之一,它不像电话系统被精心设计,很长时间也没有一个所谓的中心网络,全球各个地方的人,都可以参与到这场游戏之中,当利用互联网卖书的亚马逊上市的时候,来自中国杭州的马云,也悄然开始围绕互联网的信息服务,当 Google 两位创始人因为自己的技术卖不掉而决心创业的时候,一位叫李彦宏的中国工程师,也选择回国创业,这些不同空间里的人,在某个时间点实现了共振。

过去三十年多年,整个世界从物理存在转化为数字存在,我们早已习惯了使用 0 或 1 来描述世界,也接受了以 0 或 1 的方式决定自己的生死,但现在很多事情开始变得诡异,比如,数字化的图书不再是读者的私人物品,哪怕是花钱购买的电子书,你也需要时刻警惕科技巨头们随时可以删除的危险;再比如,超链接的信息组织形式,在构建丰富信息引用机制的同时,也让信息的流动变得不再透明,而新的信息看门人们,也将控制超链接的信息流向变成一种新权力。


人类意识与机器的「自然语言」

Stephen Marche|2021–06|链接|30 分钟(阅读时长)

我在选择人工智能相关的长文时都比较谨慎,因为无论是立场还是知识背景,围绕「人工智能」的讨论很容易陷入到作者自我沉醉的叙事逻辑里,不管是经济学者不断强调机器取代人的危险性还是机器学习研究者反复罗列机器的不足,两者都太过聚焦在特定场景,缺乏一种局外人的视角。

本周的这篇长文就是我所推崇的局外人视角,以自然语言处理的现状入手,在技术发展与特定行业之外构建起一个观察机器智能的新角度,同时也在权威性与可读性之间实现某种平衡,你会从中了解到当下互联网制造了各种「意识」形式,以及,自然语言技术之于人类「意识」的困境。


即将被算法炒掉的一代人

Bloomberg|链接|2021–06|25 分钟(阅读时长)

最近我的一个海外支付账户被频繁停止服务,每隔几天我都要打电话给客户沟通,尽管电话那头的确是一个「真人」,但是我和他/她之间还是无法说清楚一件事:为何他们的风控模型一直对我的账户进行审查?

这可能是我们这一代人所普遍面临的情境,从打车服务到电商平台,从金融机构到政府部门,无数个由机器学习驱动的模型决定着普通人消费的多少、银行账户是否安全以及公共服务的质量。

这也是本期这篇长文的要点,亚马逊通过一系列算法模型,不断计算着外包货车司机的工作行为,以此作为结算工资甚至是否继续雇佣的依据。但与此同时,这些模型又被知识产权、商业机密所包装,没有人知道模型的决策基础,所有人——我、文章中的货车司机以及这些平台上的客服——都成为被算法模型支配的生物体。

文章的最后,这位货车司机放弃了与算法模型打交道的生活,他开了一个小汽修门店,重新开始与「人类」做生意,这是他的幸运,但在更多的行业以及更多的地区,我们并没有这样的选择。


当葡萄酒鉴赏遇到科学

New Yorker|2017–07|链接|30 分钟(阅读时长)

我算并不上葡萄酒鉴赏者,更多的时候,我会买一款产自美国加州的白葡萄酒,选择这款酒的原因很简单,价格适中而且味道适宜。

在葡萄酒的语境里,除了产地、酒庄之外,味道也占据了重要位置。尽管有各种描述味道的词汇,但味道显然是一个无法精准表达的领域,这也是我对这篇长文感兴趣的原因所在,作为葡萄酒鉴赏家的女儿,作者承认自己没有味道方面的天赋,于是她开始从生物、心理等方面探究葡萄酒吸引人的地方,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葡萄酒鉴赏。


本周荐书:1990 年的都灵与 2021 年的温布利(伦敦)

北京时间下周一凌晨 3 点,2020 欧洲杯即将迎来一场特殊的决赛,一方面,过去一年半反反复复的疫情,球迷被隔绝在球场之外,而这场比赛会像时光倒流一样,让球迷「填满」伦敦的温布利球场;另一方面,这又是一场英格兰球迷以及英超爱好者们翘首期待的比赛,55 年后首次进入大赛决赛,英格兰有望在本土再创历史。

于是我推荐一本适合球迷们阅读的「老书」,这本出版于 2010 年的 One Night in Turin亚马逊 Kindle 商店)可能是了解英国足球的最佳读物。

img

这本书以 1990 年世界杯英国被前西德淘汰为切入点,既有那届世界杯期间的幕后报道,也展现了英国足球当时所面临的多个选择,同时为后续英超的出现埋下了伏笔,从这个角度去看,当下英格兰对于足球的热情、英超的商业成功甚至全球范围内的足球热度,离不开都灵的那场比赛,而下周温布利的这场比赛之后,又会对欧洲乃至世界足球产生怎样的影响,让时间慢慢告诉我们答案吧。

这封邮件是 Dailyio 的付费邮件,但我欢迎您将这封邮件转发给您身边热爱深度阅读的朋友,并希望您能向更多人推荐「Deep Reading」。

感谢您的订阅,如有任何疑问和建议,欢迎写邮件给我:zhaosaip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