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itor’s Note

今天是 2021 年 12 月 1 日,2021 年最后一个月的开始,您所看到的是第 100 期「iPad Power User」。

过去近两年半的时间里,「iPad Power User」从聚焦 iPad 延伸到探索人与机器的互动关系,特别是在 2019 年年末我推出「iPad Pro 生产力指南」2.0 版本之后,构建「基于 iPad 但又不止 iPad 的数字工作流」,成为这份内容产品的主旨,本期的「洞察」部分,我会在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中梳理出三个不止 iPad 的「人机关系」线索。

Spotify 默认专辑按顺序播放、PDF Expert 新版本、黑五应用折扣的「小尾巴」构成了本期「应用」部分的主要内容;「系统·发现」里,我会分享在 iPad 上调教语音朗读的一些发现;「业界」部分,你会看到关于苹果汽车、AR/VR 设备以及 5G 基带的市场传闻与分析,而新款 MacBook Pro 又会给 Reddit 公司带来哪些效率提升,结论或许会比较吓人。

接下来,欢迎和我一起探索围绕数字工具的一切可能性。

洞察·流程


写在第 100 期「iPad Power User」之际

如果时间回到差不多两年半之前,我应该不会想到能够持续出版 99 期「iPad Power User」,这份内容产品也从聚焦 iPad 延伸到了探索人与机器的互动关系,特别是在 2019 年年末我推出「iPad Pro 生产力指南」2.0 版本之后,构建「基于 iPad 但又不止 iPad 的数字工作流」,成为这份邮件通讯的主旨。

从上周末到今天(2021 年 12 月 1 日),我花了四天时间重新翻看此前出版的 99 期邮件通讯,我看到了这一段 iPad 硬件、系统与应用迭代的历史,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在人机关系中的思考进化。

而站在第 100 期「iPad Power User」发布的时间点,以及,2021 年最后一个月的起点,我觉得有必要总结一下这 99 封邮件通讯带给我的一些关于人、工具与生产力的新思考。

1.应用是计算设备的核心

如果把时间线稍微拉长一点,大概在 2015 年的时候,我在一台 iPad mini 上撰写编辑采访稿时,经常要面对一个尴尬的情况:如何批量完成查找替换?这个在桌面设备上极为普通的功能,却在很多 iPad 写作类应用缺失,功能不全的文本编辑器只是一个缩影,放大版的手机浏览器 Safari、找不到踪影的文件管理等等,构成了早期 iPad 应用生态的基本面。

img

如今,基于 iPad 的应用生态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一方面,苹果在硬件层面赋予 iPad Pro 更大的产品空间,从处理器到屏幕再到外设(接口),使得 iPad Pro 拥有了更多使用场景,也促使开发者重新思考如何基于这样的硬件设备开发新的应用;另一方面,iPadOS 的发布,将 iPad 的操作逻辑与 iPhone 进行了一定区分,大量专属 iPad 的 API、SDK 开放出来后,也让基于 iPad 的应用开发、优化有了新的可能。

越发丰富而强大的应用、硬件与交互的快速迭代,这一切都让 iPad 的使用方式在过去五年时间有了近乎「天翻地覆」的变化,更重要的一点,随着基于云的产品形态不断增加,利用 Safari 可以完成的事情也越来越多,过去一年,我和不同的公司、团队进行合作时,使用诸如 Google Doc、腾讯文档以及飞书等应用,我没有下载任何一款应用,全部通过 Safari 完成整个项目,这让我看到一种可能性:能否构建一个 Safari OS?

2.需求是一切生产力的基础

这几年,全球关于「iPad 是否是生产力设备」的讨论几乎占据着 iPad 话题讨论的一大半,但这又是一个极为无聊的议题,原因在于:一旦脱离具体的需求去谈设备生产力,本身就是一种扯淡的事情。

一件发生在我家庭里的事情,虽然我是一个多年的 iPad 重度用户,但当太太今年计划更换老款 MacBook 的时候,我还是建议她购买新款 MacBook,因为她的需求是基于企业微信的协同与微软 Office 的文档环境,这是 iPad Pro 以及 iPadOS 所无法完全覆盖的领域。

而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围绕 iPad 的讨论也与消费互联网领域越来越多的「专属计算设备」潮流相关,比如把声音交互作为入口的各类智能音箱、基于摄像头交互的智慧屏或有屏音箱等等,这些计算设备并不像传统意义上的个人电脑那样「全能」,而是以特定场景中的特定功能作为卖点,想象一下明后年可能发布的苹果 AR/VR 设备,它们都是特定场景中的专属计算设备。

img

iPad 也处在类似的境遇里,它足够灵活,能够在触控、键鼠、语音的交互之间切换,它在某些功能方面又足够强大,比如阅读与写作的场景里,填满屏幕的窗口相比于其他桌面设备更容易让人专注,但它又并非像 MacBook 那样的「全能」设备,无法安装所谓「生产力应用」,也不能实现所谓的「生产力流程」,也因此,我建议各位拒绝参与任何一个没有情景与需求作为前提的「生产力设备」讨论,不值得。

3.屏幕协同是未来

设备协同与屏幕协同是最值得关注的工具未来。一方面,我们的生活、工作早已不局限在手机、平板、个人电脑,越来越多的计算设备,无论是否有屏幕,正在成为我们的「家庭新成员」,由此带来的是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及管理需求;另一方面,从在线文档、流媒体音乐/影视以及这几年的云游戏,用户的办公、娱乐场景已然「上云」,无论使用手机还是平板抑或是家里的智能电视,屏幕成为内容消费与内容创造的关键要素。

这也能理解,为什么苹果这几年的系统更新一直在围绕如何提升 macOS 与 iPadOS、iOS 的协同,AirPlay 也好(现在支持从 iOS 设备到 macOS)、FaceTime 共享屏幕也罢甚至不知何时上线的 Universal Control,都是通过屏幕的协同、交互,为用户带来更多的使用场景;类似地,华为、小米等公司所努力的方向,也是在构建起基于各自系统、协议的屏幕协同与交互体系。

img

计算设备,比如 iPad,正在变成一类「数据接收器」,你的所有数据存储在各类云服务商的数据中心里,你打开 iPad 各类应用的过程,也是在接收这些数据的过程,处理数据的过程,其实也是数据上传的过程(想象一下在飞书里的操作)……从这个角度看过去,iPad 与 iPhone、MacBook 甚至 Apple Watch 之间的差异还有什么?在价钱之外,我看到的只有屏幕大小的差异。

如果说苹果、华为、小米的屏幕互联互通是一种「生态绑架」,在一个更大的产业格局里,Google、微软等公司也在通过云的方式,打造自己的设备与屏幕协同体系,Chrome OS 与各平台 Chrome 浏览器的互联、微软 Outlook 账号体系里的不同平台数据流动,这一切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屏蔽具体工具而只有不同屏幕尺寸的未来场景。

4.尾巴

从晶体管到个人电脑,从万维网协议到智能手机,聪明的人类制造了一个个数字工具,推动了人类文明在过去 70 多年里的高速发展,与此同时,这些数字工具又在塑造一代代人的行为方式与思考习惯,如今的我们,已经无法想象没有电子设备、没有网络连接的日子。面向未来,当打包 VR/AR 的元宇宙、整合 Cryto 与 Blockchain 的 Web 3.0 摆在人类面前的时候,如何认识并使用这些新工具与新平台,它们又会将如何塑造人类,也会成为我,以及,我的所有内容产品所关注的焦点。

应用·更新

梳理一组近期值得关注的应用更新。

Spotify 优先支持专辑按顺序播放。这是一个看似不起眼但又非常重要的变化,正如近期复出的英国歌手阿黛尔在社交媒体上所言,歌手会将专辑中的歌曲当作一个故事去讲述,这也意味着,专辑里的歌曲理应通过顺序播放的形式被聆听。

我曾多次提及一点,数字时代产品的功能变化,深刻地影响着用户的行为习惯,这在以 Spotify 为代表的音乐流媒体领域格外明显,无处不在的播放列表、基于收听习惯形成的智能推荐,极大改变了音乐的聆听方式,一首歌或乐曲被无限制地「安放」在不同的播放列表,它早已丢掉了歌曲创作者赋予的上下文属性,变成了一个个可以被随意解读的旋律或节奏,因此,Spotify 的这个举措极具现实意义。

PDF 阅读器 PDF Expert 适配 iPadOS 15 的「Share Play」特性,该应用的新版本允许用户通过 FaceTime 与其他人共享或串流 PDF Expert 里的文档,这个功能免费,只需其他用户安装应用即可。

PDF Expert 已经全面转向订阅制,原价 49.99 美元/年的订阅服务现在只需要 24.99 美元,有需求的朋友可以在 App Store 免费下载之后进行订阅。

另外,「黑色星期五」或「网络星期一」的应用显示折扣还在继续,下面是几个我个人推荐的应用。

Things 3 全平台 7 折,这是目前为数不多的还在坚持买断制的优秀应用了,现在各个平台的价格如下:

  • iOS:7 美元;
  • iPadOS:14 美元;
  • macOS:35 美元;

LumaFusion 直降 10 美元,这款优秀的视频剪辑工具非常适合在 iPad 上使用,你可在 App Store 购买。

macOS 平台的照片编辑工具 Pixelmator Pro 限时 20 美元(半价),你可在其官网了解更多。

系统·发现


让 iPad 朗读任何内容

「看」和「听」构成了当下内容消费场景的两大形式,除了播客、音乐、有声书的「听」之外,听网页甚至文章的也是我的一个需求。

此前我曾分享过微软 Edge 浏览器优秀的语音朗读能力,但不知从哪一个版本开始,iPadOS/iOS 的 Edge 浏览器只能调取系统内置的语音能力,这也让 iPad 平台 Edge 的「大声朗读」功能与 macOS、Windows 上的体验完全割裂,所以我现在也放弃了 Edge,开始探索 iPadOS 的朗读功能。

我们首先来看看 iPadOS 内置的语音朗读功能,打开系统设置,在「辅助功能」里找到「朗读内容」,点按「声音」,你会看到苹果为不同语言提供的语音朗读能力,覆盖了当下的主要语言。

img

每种语言都可以单独设置不同的语音朗读效果,以英语为例,点按之后你会发现,这里提供了不同地区的英语语音,只看「美国英语」部分,点按任何一个朗读语音名称,还可以再定制语音的质量,点按即可将其选定为默认的朗读语音。

img

这里需要提醒一点,苹果为朗读语音提供了非常丰富的选择,但每个语音包都非常大,动辄 400M 的体积,这对很多小容量的设备都是不小的压力,我个人建议,初期可以挨个下载试听一下,觉得不好用就之间删掉,你可以在某个朗读语音处,向左滑动即可删除。

img

以下是我的朗读语音设置:

  • 英语:英语(美国)Siri 声音4
  • 中文:中文(中国大陆)语舒

选择好特定语音之后,打开任意一个应用,比如 iA Writer,选择某段文字,在弹出的菜单里选择「朗读」即可开始阅读这段话。

img

iPad 的「朗读」功能能够广泛应用在任何场景中,这也保证了收听体验的一致性,而且系统会自动判断语言类型,调取相应的朗读语音,非常值得一试。

QA

「iPad Power User」正式面向订阅读者推出 QA 栏目,所有订阅读者都可以通过这个链接,提出您在使用 iPadOS 或 iPad 方面的问题,我会在每周的会员通讯里提供一些可能的答案或角度

苹果·业界

Mark Gurman:短期内你买不到苹果汽车或 VR/AR 设备。相比于用户习惯的发布会后预订、一周后到货的购物模式,苹果汽车以及 VR/AR 设备的发布与交货周期将非常长,一方面是因为第一代产品的交付周期都很长(参考初代 iPhone 或 Apple Watch),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汽车、VR/AR 的难度更大,参考一下特斯拉 Model S 从亮相到发货经历了三年时间,这也意味着,即便苹果明年发布了 VR/AR 设备甚至汽车,但距离你收到它们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消息人士透露,苹果计划2023 年使用台积电生产 4 纳米的 5G 基带,以减少对高通的依赖,这是苹果所有芯片自研化的关键一步,两年前,苹果收购了英特尔的手机基带业务。

苹果正式起诉以色列间谍软件公司 NSO Group,指控其通过监控工具非法获取苹果用户的信息

意大利反垄断机构向亚马逊、苹果开出罚单,两家公司分别被处以 7700 万和 1.51 亿美元的罚款,监管机构认为,两家公司涉嫌以不正当方式联合销售苹果和 Beats 的产品。

科技媒体「爱范儿」的编辑使用 Xbox 手柄在 iPad 上体验了 10 款游戏,结论就是「手游时代的手柄玩家,有机会看到春天」。

Reddit 工程师分享了新款 MacBook Pro 带给该公司的效率提升,下面是编译 iOS、Android 应用的时间对比。

img

更进一步,这位工程师还预测了新款 MacBook Pro 对于公司成本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img

AirPods App?这当然是一个概念,但 AirPods 的音乐播放能力与基于 Siri 的对话能力,为 AirPods 提供了可以支撑起更多应用创新的可能性。

如何在一个月内将一个 1.8 星的应用变成 5 星应用?苹果的「播客」应用做到了,但这个做法又是对 App Store 评分规则的破坏,破坏者还是苹果,这实在是一个讽刺的故事

以上就是本期「iPad Power User」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支持,有任何问题或建议,欢迎写邮件给我:zhaosaipo@gmail.com 

这封邮件是 Dailyio 的付费邮件,但我欢迎您将这封邮件转发
给您身边关注 iPad 生产力的朋友。并希望您向更多人推荐「iPad Power User」。


您可以更新您的邮箱信息或点击这里退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