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ue #038 2020-04-13

本期导读:

  • 应用:开源笔记应用 Joplin 更新;
  • 应用:Omnifocus 更新,增加多个快捷指令命令;
  • 发现:「无应用化」工作流(1):快速访问系统设置;
  • 洞察:「拆解」围绕 iPad 的谜团:苹果、应用开发者与用户群体
  • 苹果:苹果与 Google 发布基于蓝牙的疫情追踪机制、苹果收购 VR 公司;
  • 苹果:iPadOS 14/iOS 14 新功能及渲染图;
  • 业界:iPad 等数字设备如何改变医疗、特殊时期的屏幕使用时间、新书展示苹果混乱的 IT 部门等。

应用·发现

开源笔记应用 Joplin 更新。这款开源应用上周带来一组重要更新。包括增加了工具栏、Markdown 编辑器预览功能以及多选(全选)笔记的功能。

img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升级版的端到端加密机制,这也是 Joplin 一度引以为豪的产品特性,相关的介绍可参见这里

如果你需要一款跨平台、开源的笔记工具,不妨试试 Joplin,iPadOS 用户可以在 App Store 下载这款应用,其他平台的下载地址请访问其官网

Omnifocus 更新,带来多个快捷指令支持。上周,Omnifocus 更新之后提供了一组新的快捷指令命令,这些快捷指令看似没有增加功能,但却意味着,用户拥有了更灵活使用这款应用的方式。譬如新增加的「Today’s Forecast」快捷指令,就是将应用里的「预测(Forecast)」拿出来,让用户一键查看当天会截止(不一定当天开始)的任务。

另外一组值得关注的快捷指令命令就是「Find Project」、「Find Tags」,它们可以极大拓展通过快捷指令添加任务时的灵活性,由于更新内容比较多,详细的更新日志请参考其官方博客

这些丰富的快捷指令不仅让 Omnifocus 使用变得更方便,同时也促使我进一步思考 iPadOS 上的「无应用化」。我在「iPad Pro 生产力指南 V2.2」的电子书里首次提出了这个名词,它所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应用使用方式,利用快捷指令、在线服务以及丰富的 API,形成以结果(目标)为导向的工作流程。

更进一步去预测,如果 iPadOS 14 能够在快捷指令以及自动化方面做出更多优化——包括但不限于更丰富的系统接口、更强大的桌面快捷指令运行方式以及更简易的快捷指令「组装」方式,我相信 iPad Pro 和 iPadOS 的应用场景会更广泛。

你可以在 App Store 下载或更新 Omnifocus。

「无应用化」工作流:快速访问系统设置。基于「无应用化」的理念,我会在「iPad Power User」邮件通讯里不断推荐值得尝试的快捷指令、在线服务等,或许他们没有特别强大的功能,但却可以改变你的工作流程。比如今天分享的这个快捷指令,可以快速触达 iPadOS 的系统设置。

随着 iPadOS 的功能越来越复杂,其系统设置的选项也越来越多,而且很多设置藏在二级甚至三级菜单里,找起来非常费劲,我将这个快捷指令放在桌面,需要的时候点击跳转到,你可以搜索或者直接点击即可快速访问特定的系统设置。

img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快捷指令的关键词都是英文,如果使用不习惯,完全可以将其修改为中文,如下图所示,只需修改「词典」部分的内容即可。

img

你可以通过这里下载这个快捷指令。

流程·洞察

 

「拆解」围绕 iPad 的谜团:苹果、应用开发者与用户群体

iPadOS 13.4 发布之后,我特意去追踪了一下应用对于新特性(触控板)的适配情况,第一时间适配新特性的是 1Writer,这是一款文本写作类应用,与我经常推荐的 iA Writer 类似。

接下来的时间里,文本创作应用 Drafts 带来了对于新特性的完整支持,随后苹果官方为 iWorks 三件套、iMovie 增加了触控板交互,上周,苹果的趣味视频应用 Clip 也开始适配触控板。

新硬件、新系统(姑且用新)里的新特性与应用新适配,苹果在 2020 年上半年的特殊时间段里展示了一种计算设备的演进图景。但这个图景里有诸多不对称信息,从苹果的野心到应用开发者的小算盘,从人机交互未来到用户长久以来的使用习惯,都被糅合在一起。

我们有必要做一些拆解。

1.苹果的计划

站在一家商业公司的角度去看,iPad Pro 产品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这不意味着 iPad Pro 会替代 MacBook 系列,至少短期内不会替代。

某种意义上说,iPad Pro 的存在,也在成为 MacBook 系列持续发展的动力,这里的「发展」,既包含了苹果对于硬件、系统的研发,也有不断增加的市场需求。

这意味着,无论 iPad Pro 硬件性能如何媲美 MacBook,iPadOS 的特性如何与 macOS 相像,两者依然是两个不同的产品线,其面对的用户也是需求不同的用户。所谓「取代」更像是两个不同用户群体之间的「理念冲突」,而「你的下一台电脑何必是XXX」之类的话不过是一种市场口号,用一句烂大街的话评价:「认真你就输了」。

当下苹果在 iPad Pro 硬件上的「堆料」与 iPadOS 的「妥协」,为 MacBook 系列提供了一个「场景下限」,如果用户能够在这个「下限」的场景里完成自己的工作,iPad Pro 就是它的「生产力设备」,反之,iPad Pro 就是「大号 iPhone」,MacBook 才是真正的「生产力设备」。

2.应用开发者

iPad 自「出生」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年,但属于 iPad 应用的「黄金时代」却并没有到来,从早年间的游戏到一段时间里的 HD 版本应用,iPad 应用与 iPhone 应用并不在一个层次上。

如今,在 iPad Pro 硬件与 iPadOS 软件的加持下,属于 iPad 应用的黄金时代会开始吗?

恐怕未必。

一方面,随着 iPad Pro 开始定位在「生产力」设备,应用的类型也开始集中化与趋同化,这导致应用开发、推广的门槛变得越来越高,「小而美」的应用越来越少,而受限于资源的独立开发者,根本无法与包括微软、Aodbe 在内的大厂相抗衡,最后最糟糕的结果就是大厂或大团队垄断了「生产力应用」。

另一方面,在 iPadOS 13.4 发布之后,iPad Pro 提供了与 MacBook 相似的人机交互方式,鼠标、触控板,再加上之前的外置键盘,构成了「传统意义」上的计算硬件组合,这既是苹果对用户习惯的「妥协」,也是对应用开发商的暗示,「你现在可以将 macOS 或 Windows 的应用『移植』过来」。

当 iPadOS 平台上拥有了可媲美 macOS 的「生产力应用」,也意味着这个平台上的应用类型与应用交互方式的全面「生产力化」,换句话说,你可能再也无法看到令人激动的应用交互创新,也可能再也看不到眼前一亮的应用功能,毕竟,鼠标/触控板与键盘的组合,已经定义了过去二十多年的应用体验,早已成为一代人对于「生产力」的最大隐喻。

3.更细分用户群体

就像 MacBook 用户群体与 Mac 用户群体无法等同一样,iPad 产品线的用户群体也在越来越细分。

催生这种细分的因素有很多,我个人觉得其中的两个要素最为关键。其一是 iPad 产品线的复杂性。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苹果过去几年「试验」了多个系列的 iPad,同时还用各种令人混淆的产品名称,进一步增加了复杂性,虽然去年开始苹果官网已经大大简化了 iPad 产品线,但在各种电商平台上,选择一款 iPad 俨然是一道相当困难的命题。

如此复杂的产品线,客观上加速了用户群体的分化。如果我们以每个用户都是理性购买的假设作为前提,他们至少花上 3000 元人民币购置的这台设备,也是最符合其需求的产品,当产品的可选择性越多,其需求被满足的可能性也越大,从这个角度上说,iPad 用户群体的分化已经在发生,而且还在加速。

其二是围绕 iPad 的配件与系统。在 2019 年 6 月 iPadOS 亮相之后,我就谈到了这个「新系统」对于 iPad 产品并非一视同仁,譬如 iPadOS 对于屏幕的有效利用,对于 7.9 英寸的 iPad mini 几乎没有任何意义,而新增加的触控板交互方式,也同样不会对 iPad mini 产生多大价值。

配件层面,苹果仅用一个接口就区分了所谓「Pro 用户」与「普通用户」,只属于 iPad Pro 的 USB-C 接口,丰富了 iPad Pro 的外设硬件生态,也极大提升了围绕 iPad Pro 的数据存储与数据交换效率。再比如,两代 Apple Pencil 与不同 iPad 的兼容性,进一步区分了用户群体,这大概也算是一种「精准的刀法」。

4.总结

我曾经在多个不同场合、被不同的人问到一个问题:「你觉得 iPad Pro 会取代 MacBook 吗?」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很难,它既夹杂了对于未来计算设备的研判,也预设了关于苹果未来发展的思考,但现在来看,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变得足够简单了:iPad Pro 不会也不可能会取代 MacBook,它是 MacBook 的一种新形态——一如我在上文提及的——适配「场景下限」的计算设备。

对于应用开发者而言,当下 iPad Pro 与 iPadOS 提供的这个平台,前景的确很光明,但必须看到这个平台的最终路径,当它变成一种「生产力」平台的时候,你的应用如何与大厂竞争、又如何在传统人机交互里实现创新?

最后,iPad 的用户群体呈现金字塔化,最底层的 iPad 用户与最上层的 iPad Pro 用户之间的用户体验已经脱节,这并非是普通 iPad 与 iPad Pro 之间 4000+ 人民币差价所能解释的事实,而是过去几年,用户不同需求与复杂产品线不断碰撞后的结果,幸事还是不幸,交给时间来回答吧。

苹果·业界

苹果与 Google 联合发布基于蓝牙的疫情追踪机制。根据其新闻稿,两家公司将在 5 月正式在 iOS 和 Android 里发布相应的 API 支持,当公共医疗部门的应用上线后,两大系统将向这些应用提供基于蓝牙的追踪机制,用户下载这些应用,并同意了相关协议后,应用才会开始记录其行动轨迹,一旦其接触的用户有症状,医疗部门可以快速定位到该用户的密切接触者。

img

上图是一个简单示意图,同时两家公司还发布了这项技术的白皮书

苹果新广告。疫情期间,各国人民都开始了居家的特殊工作生活方式,苹果也在上周发布了一支名为「创造力持续(Creativity Goes On)」的视频,展示在这个特殊时期,不同年龄、不同地区用户利用苹果设备所实现的「创造力」,你可以在 Youtube 上观看这支广告。

苹果收购虚拟现实创业公司 NextVR。关于苹果将在 2022 年发布 AR 或 VR 产品的传言已经很久了,苹果也不断在这个领域招兵买马,上周收购的 NextVR,其产品可以让用户通过 VR 眼镜观看赛事/音乐会等。而传闻中的收购价格高达 1 亿美元。

提前了解一下 iPadOS 14 的新功能。2020 WWDC 何时举办还是一个未知数,但关于 iPadOS 14/iOS 14 的讨论已经非常多了。9to5mac 发现了多个 iPadOS 14 会搭载的新功能,譬如升级版的密码管理器,或许可以替代 1Password。再比如苹果正在秘密研发的「Clips」特性,可以让用户在不下载应用的前提下使用该应用。

iPadOS 14 渲染图iPad Main Menu 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性,通过将传统计算设备(譬如 PC)的菜单融入到 iPadOS 里,形成一种全新的交互逻辑,如下图所示: img

下图是一个演示图:

img

数字工具在医疗抗疫中的作用。这篇来自 Wired 的文章展示了美国马塞诸塞州一家医院的数字化尝试,你会看到,iPad、智能手机等数字设备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医院的工作方式。

观点:特殊时期的屏幕使用时间。过去几年,苹果与 Google 相继在其操作系统里加入「屏幕使用时间」功能,并将其与所谓「数字健康」结合起来,但在当下这个特殊时期,当我们的工作、生活越来越需要屏幕的时候,「屏幕使用时间」反而是越多越好。

新书摘录:苹果内部 IT 部门的混乱,Buzzfeed 记者 Alex Kantrowitz 的新书「Always Day One」上周正式出版(亚马逊链接),该书以调查报道的形式展现了科技巨头,包括苹果、Google 等内部部门的混乱。在这篇 Buzzfeed 摘录的文章里,你可以先了解到苹果内部 IT 部门的样子。

这封邮件是 Dailyio 的付费邮件,但我欢迎您将这封邮件转发给您身边关注 iPad 生产力的朋友。并希望您向更多人推荐「iPad Power User」。
再次感谢您的支持,有任何问题或建议,欢迎写邮件给我:zhaosaipo@gmail.com 

点击这里退订

Email Marketing Powered by Mailchimp